药苑讲坛(一)

发布时间:2025-09-24 17:14:26 作者: 浏览次数: 次


报告1:噬菌体的故事:从野病毒到合成生物学
主讲人:付志锋 教授

报告人简介:付志锋,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高校“纳米生物医药”创新团队负责人。曾任西南大学药学院院长,现任西南大学本科生院院长。主要从事发光分析及生物分析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已公开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提名奖等荣誉。


报告摘要:致病细菌的快速、高效、灵敏检测验证,在疾病诊断、生物反恐、食品与饮水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保障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烈性噬菌体及其功能蛋白对宿主菌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建立了一系列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鲍曼杆菌等致病细菌的化学发光和荧光检测新方法。研究了噬菌体内溶素蛋白对超级耐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在动物模型上证实了其对耐药菌感染的高效治疗作用,为后续蛋白类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初步基础。



报告2:真菌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与功能
主讲人   邹懿 教授

报告人简介: 邹懿,博士,研究员,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杰青,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中央高校优秀青年团队负责人。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课题、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3项)和重庆市生物医药研发重大专项课题等项目10余项;以独立或最后通讯作者在包括J Am Chem Soc (4), Angew Chem Int Ed (5), Nat Commun (2), ACS Catal和Acta Pharm Sin B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数篇,相关成果多次入选Nat Prod Rep遴选的热点研究


报告摘要:真菌来源的高活性天然产物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类型,是创新小分子药物发现与改造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报告,(1)涵盖本课题组近年来在真菌萜类、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等天然产物基因组挖掘和异源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2)介绍真菌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与化学逻辑;(3)揭示并阐明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真菌生物的催化机理及应用;(4)探讨真菌中特殊天然产物的内源性功能。


报告3:靶向FXR的天然活性成分及其改善胆汁酸代谢疾病的机制
主讲人   王国伟 教授

报告人简介:王国伟,西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疾病靶点的天然药物与中药活性成分发现及其作用机制。获西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庆市科卫联合中医药科研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Phytomedicine, Bioorg. Chem., J. Nat. Prod.等期刊上发表多篇SCI文章,单篇最高引用次数224;担任Phytomedicine, Arab. J. Chem., J. Ethnopharmacol.SCI期刊审稿人。


报告摘要:围绕国家战略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针对中药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结合中医药理论与学科交叉创新,开展基于疾病靶点的中药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围绕法尼醇受体FXR开展相关工作,从护肝利胆中药垂盆草中发现了靶向激活FXR的新结构类型配体倍半萜类成分;系统阐述了黄连中表小檗碱和垂盆草中倍半萜类成分通过靶向肠道FXR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