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苑讲坛(二)

发布时间:2025-10-27 09:44:39 作者: 浏览次数: 次



报告1:合成生物学赋能高值药物中间体生物制造
主讲人:
廖国建 教授

报告人简介:廖国建,博士,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病原真菌致病机制和新型抗生素开发,以及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3项)等项目;以通讯作者在包括J Med Chem, Eur J Med Chem,J Control Release,Adv Drug Deliv Rev,Appl Environ Microb, Sci China Life Sci, Emerg Microbes Infec等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以共同作者在Nature Microbiology,Cell Host microbe, Nature communications, Elife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报告摘要:生物制造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推动医药等产业的迭代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合成生物学以成本、创新以及循环为生物制造赋能。本报告,(1)涵盖课题组在合成生物学元件,如酶,转运蛋白,转录因子,启动子和终止子克隆和表征方面的研究进展;(2)酶工程改造甾体修饰酶的底物选择性,位点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方面的研究进展;(3)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和优化生产高值药物中间体的研究进展。




报告2:基于化学-酶法”策略的天然产物发散式合成
主讲人
张霄 教授

报告人简介: 张霄,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巴渝岐黄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课题组研究方向聚焦于生物催化及复杂天然产物高效化学-酶法合成,充分结合化学合成与酶催化优势,提高天然产物合成效率、规模和选择性。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等本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主持国自然优秀青年基金(海外)项目国自然面上项目、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以及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名贵中药资源能力可持续建设)等10余项。


报告摘要:天然产物是小分子药物的最重要的源泉。针对天然含量稀缺、结构复杂的手性药物分子,发展新技术、新策略,实现其人工可持续供给,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报告将探讨合成生物技术在解决复杂手性天然产物骨架手性构筑上巨大潜力,并以多环萜烯、甾体、生物碱和聚酮四类天然产物骨架为例,汇报课题组在复杂天然产物“化学-酶法”合成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




报告3:丰产金属催化的氘标记反应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主讲人
秦绪荣 教授

报告人简介:秦绪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巴渝学者Ÿ青年学者。2014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2015-2019年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理学院从事药物合成方法学、药物化学等方面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7项,在Sci. Adv.、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Org. Lett.等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重庆市一流课程2项,主持了重庆市高等教育改革项目1项,编写《药物化学实验教程》等图书4部。


报告摘要:氘标记化合物在生物代谢分析、核磁共振、光电材料研究、中间体标记、污染源跟踪及药物研发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氘标记技术开发与氘标记化合物研究已成为科学界的关注热点领域之一。本课题以廉价丰产的过渡金属为催化剂,选取氘代醋酸、氘代甲醇、氘水作为绿色安全的氘源,采用极性反转策略,成功实现了氘标记醇、氘标记醛、氘标记胺、氘标记氨基酸及氘标记肽的不对称氘化反应,为氘标记药物高效创制提供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