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药学院学术报告(104)

发布时间:2018-07-06 20:48:23 作者: 浏览次数: 次

F 报告题目:分子机器与分子识别

报 告 人:宋杰  教授

报告时间:201879日(星期一)15:00-16:00

报告地点:西南大学药学院38303

主办单位发光与实时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药学院

报告人简介:

 

宋杰,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二批中组部国家级人才。于2009年兰州大学物理专业本科毕业,2014年获得丹麦奥胡斯大学生物物理方向博士学位。之后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和美国埃默里大学从事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前期主要致力于环境可控多功能新型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开发,进而结合低温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水分子表面自组装热动力学,探索DNA自组装纳米结构及其热动力学机理,以及解析致病多肽以及细菌纤维生物组织结构与功能,同时亦应用于其他相关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 近五年来在Science, Nature, Nature Chemistry,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论文14篇,他引1000多次,H因子 18

报告摘要:

纳米尺度上的信息传递是很多化学反应过程(如催化)和生命科学领域(如神经信号传导)中的重要现象,而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构建人工纳米体系来模拟和探索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利用DNA分子来构建相关的分子结构被证明是一个极为可行的方式。然而当前针对可变DNA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还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其本质原因还是对其中间态变化过程的研究不多,尤其是设计和构建可控中间态信息传递的研究甚少。在这个报告中将汇报基于可自由变化的四臂DNA单元(anti-junction),通过有序排列将DNA单元组装成2D或者3D的阵列,得到一种全新的可变DNA结构。由于每个构成单元都是可以自由变化的,进而通过触发某个特定位置的构象变化,能够产生级联反应,类似于多米诺(Domino)骨牌效应,实现长距离的信息传输和递送。同时,该可变DNA结构也能够可编程化地研究各中间态的转换过程。这种新型可变DNA纳米结构能够为化学反应的中间态研究以及生命活动中分子信号调控提供有力的研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