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2006年4月,学校在合并组建初期,根据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社会需求,调整分属不同学院的药学和制药工程学科专业组建西南大学药学院。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包括教授27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35人;73人具有博士学位,48人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现有教师中,有国家级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重庆市杰青3人、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重庆市百人计划1人、重庆市名家名师1人、“**学者”4人、“**岐黄学者”2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1人,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体系完整。学院现有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4年),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2021年),药学(2018年)、中药学(2011年)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药学(2014年)和生物与医药(2011年)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药学(2000年)和制药工程(1999年)2个本科专业,其中“远志”药学全英文创新实验班于2019年单独招生;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于2025年开始招生。2017年药学专业通过专业认证,2018年药学专业成为重庆市首批本科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点。2019年药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制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生物技术药物学》、《基于VR技术的强心苷药理作用虚拟仿真实验》等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市级一流课程25门。药学学科已成为国家生物学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学科、重庆市重点学科和西南大学一流培育学科。构建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质量不断提升。学院每年招收普通本科学生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40余人、博士研究生40余人;现有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近五年,本科学生在“互联网+”国赛银奖2项,重庆市赛金奖7项,市赛银奖5项;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获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0余篇;研究生学术贡献连续多年位居全校前列,获得重庆市和校级优秀博士硕士论文30余篇;学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0%以上,就业单位涵盖了国内知名制药企业;连续3年本科学生考研录取率超过55%,就读学校涵盖了国内著名药学高校。用人单位对学院输送的人才反馈良好。
科学研究基础扎实。学院现有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与企业合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近五年,学院承担重点研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50余项,经费超过1.2亿元,发表SCI在内的高水平论文5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0余项,新药临床批件3项,新兽药证书6个,新兽药国家标准6项。科研平台初具雏形,科学研究卓有成效。
国际交流合作稳步推进。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与位居QS世界排名前1%的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展开深度合作,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2025年5月获教育部批准,与奥塔哥大学联合开设中外合作办学药学专业,学生完成学业可获西南大学与奥塔哥大学双学位;在中新教育部部长见证下,两校签订建设立“中新中药现代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协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5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同时,学院与美国普渡大学、泰国孔敬大学等1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深厚合作关系,接收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伊朗、埃及、巴基斯坦、泰国等23个国家近100名来华留学生攻读学位。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更加深入,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经过全体教职员工艰苦奋斗与努力拼搏,学院搭建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造就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我们有理由相信,药学院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5年9月)